别吵啦!手足教养秘诀

发布日期:2021-12-11发布人: admin阅读: 339

长幼有序VS通通有奖?
当家长碰到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往往选择大声斥责,且父母们的处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长的让年幼的,比如告诉哥哥:「因为弟妹比较小,所以你应该让他们」;或者是採取一视同仁、通通有奖,比如当弟弟吵着说:「哥哥有我怎么没有」时,倾向选择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不管合不合适。

其实,不论家长是採取上述那种模式,多半只能短暂的平息手足间的争吵,可能没多久又会再次重演,也因此常会导致父母的疲惫与无力感;而父母的情绪又会进一步感染,造成孩子的不安与恐惧,反而易引发下次的冲突,「究竟有没有更有效的处理方式呢?」是许多家长面临手足纷争时,最想要知道的问题。
竞争是成长的过程
手足间的争吵与其说是争吵,倒不如说是竞争,而争的便是父母比较疼谁;其实手足之间的竞争是成长过程的一部份,这种竞争常从游戏中开始,譬如年幼者听年长者指挥与分配东西,觉得不公平便开始争吵,之后达到彼此妥协,其中就包含有游戏、社会化与价值观的建立,对于任何学龄前儿童来说,是一种必经且重要的过程。
手足间争吵是游戏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当孩子觉得为何他有我没有,或者本来是我的却被弟(妹)拿走等,都会因此产生羡慕或嫉妒的情感,孩子因此会向家长抱怨,若一旦预期无法得到公平的回应时,孩子就可能以动作来夺得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报复夺取自己东西与地位的人,此便是手足争吵的来由。但家长千万不要把羡慕或嫉妒的情绪视为个人修养不好,因为那正常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人类社会不会有今日的进步。
羡慕通常自出生后1个月开始就会出现,羡慕是对于自己没有的东西产生期待,如弟弟羡慕哥哥可以上学交朋友、可以玩电脑等,所以即使不会,他也要抢着用哥哥的电脑,可能常因此弄坏哥哥的东西。而嫉妒则是生气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弟弟拿走,比如衣服、玩具等,特别是父母的关心,所以哥哥会有意无意之间修理弟弟,这种现象在2~3岁之间就会开始出现,终其一生这样的感觉不会消失,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修正想法与作法,也就是长大了。
CHECK!你犯了以下教养错误吗?
父母往往有意无意间,对待孩子们产生不同的差别待遇,此往往也是造成手足之间争吵的主要原因喔!快来check一下您是否犯了以下教养错误。
错误1‧两人抢东西,要求老大应该让老么。
错误2‧对老么或可爱的孩子比较溺爱。
错误3‧比较心理,例如认为老么的功课要向老大看齐。
错误4‧性别歧视,认为女生做家事理所当然,男生不用做没关係。
错误5‧认为老大照顾小的是他的义务。
错误6‧要求老么一定要听老大的话。
4技巧&3心态有效减少手足争吵
以下分别从技巧与心态层面,告诉父母们如何减少手足争吵,以及在面临孩子争吵局面时,应有的心态及该注意的原则。
Part A‧技巧篇
当家长面临手足阋墙的火爆局面时,先深吸一口气吧!暂缓暴冲的脑门,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才是正解。
1‧不要怕争吵
建议家长,不要怕孩子争吵,虽然当下会很烦,但家长应儘可能先观察与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应,让孩子学着自行处理,反而有助建立其容忍、独立与慷慨大方的特质。
但倘若冲突扩大,甚至有肢体暴力或危急安全时,家长应立即介入停止其暴力冲突,并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让大家都不愉快,也无法解决问题,建议他们应以其他的方式解决纷争。
家长不一定要去听孩子们争辩,或是当裁判去判定谁对谁错,因为现实生活并没有完全公平的处理方式,家长若强行介入判断是非,即使家长自己觉得再公平不过,但是总是会有一方觉得你比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与其告诉孩子是为了公平才这样做,倒不如说我爱你们才这样做,因为通常小孩的竞争,常是看谁能获得父母多一点的疼爱。
2‧减少互相比较
比较原本是家长希望激励小孩的方式,动机上基本上是良善的,但比较却有贬低一方的意思,所以尽量不要在小孩面前进行比较,譬如父母对妹妹说:「如果你的功课能像姊姊一样,我就不用烦恼了。」相对就是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功课比较差、头脑比较笨、姊姊比较好等想法,通常比较对于行为的改善没有必然的帮助,反可能埋下日后更多冲突的导火线。
3‧给予温暖的爱意
父母之间相处的越是愉快,家庭气氛越是融洽,这种手足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少;相反地,父母之间的冲突或差别待遇,幼儿往往听在耳里,心知肚明(台语说小孩子有耳没嘴),因而常会以行为来转移父母亲的焦点,譬如以破坏或争吵来呈现,但反而造成更多的冲突或责骂。
当孩子觉得自己获得足够的爱与温暖时,心里感到安全与温暖时,他们就比较不会去嫉妒父母对其他手足的关心;所以当手足之间常发生冲突时,父母必需警觉是否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子女的关爱,记得关爱并不是给予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是陪孩子一起游戏、关心他喜欢的事、适当给予讚美与肯定等情感上的交流。
4‧将冲突化成向上动力
冲突常见的源头是竞争,孩子之间的手足争吵,往往是要比较谁能获得父母的认同。比如当哥哥觉得弟弟佔有他原本的位置,获得原本属于他的权力与关爱时,大部分都会产生嫉妒的感觉,并且因此对弟弟有愤怒与攻击的倾向,此时父母亲千万不要觉得以后就会改善,而不去关心哥哥的感受。
即使哥哥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也要适度的了解哥哥的想法;让哥哥能够一起协助弟弟,譬如可以请他帮忙拿糖果、尿布等,并且在他不经意做出协助时给予立即的讚美;或是当孩子们在抢玩具时,若哥哥适当的分享玩具且协助弟弟完成,应立即讚美哥哥已经长大,会帮助别人;鼓励与讚美哥哥其他的表现,让哥哥能适当的让出他目前所拥有的东西,以其他的表现来获得认同,哥哥就比较不会执着于他原本拥有的东西。
Part B‧心态篇
其实手足之间发生争吵在所难免,大多属正常的现象,多数家长也都能应付的来,所以请家长不必过度反应,但在心态上需注意几个原则。
1‧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反应
多数家长见到子女作出他们不乐见的行为时,往往会以言语大声斥责,甚至处罚孩子,但幼儿却不清楚为何被骂,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且在众人面前责骂、修理孩子,只会让他觉得没有面子,反而容易让孩子以逃避的方式面对问题,譬如哥哥和弟弟在玩时,弟弟不小心受伤,父母可能急得怪罪哥哥怎么不小心让弟弟受伤,则之后哥哥看到弟弟跌倒时可能无动于衷;或是採取破坏性的方式来抒发情绪,比如尿床、逃避上学等。
所以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先不动声色,之后再将孩子带开讨论其想法,最好先肯定其动机是良善的,再与其讨论应该如何进行,小孩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保住了他的面子。
注意安全
当小孩出现竞争的心理时,常会过度表现以获得父母亲的认同,结果可能会做些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例如怕妹妹跌倒而跑去抱她,结果可能反而造成她受伤,所以家长平时应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及「怎么做」,一来可以让较年长的孩子透过帮忙,获得认同与成就感;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帮倒忙而萌生罪恶感。
2‧适时请他人协助
当你觉得情绪控管不佳或压力太大时,试着请配偶或其他亲友协助处理,以分担压力,所谓「人急就无智」,毕竟不说话或不处理影响就只一次,但是若说的不恰当,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那可不是只影响这次而已。家长在处理手足纷争的当下,应问自己情绪如何,你可以先观察等事后再处理;倘若当下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先不要做,之后再找机会处理。
3‧避免肢体或情绪性的处罚
不适当行为的处理过程中,切忌以肢体或情绪处罚的方式,因为这两种处罚只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并且让他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对孩童的成长不见得有利。一般来说,剥夺或隔离是比较适当的处罚方法,例如剥夺其短暂的行动权力(如:罚坐、罚不能出去玩等),但切记不要太久,否则反而让他丧失改变的动机。
当手足之间的冲突激烈到无法自我克制时,短暂的隔离至其他地点,以适当的缓和其情绪,而隔离的施行时间大约为30分钟以内,隔离的地点不要是可以玩乐的场所,否则效果不彰。
小结
以上是我对于儿童争吵处理的看法,希望能对家长有一些帮助;若家长觉得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却还是无法管教,千万不要灰心,因为不是你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只是方法还没找到而已!可以试着从书本、网路,或请益亲朋好友,来找方法或答案,若经过6个月以上的努力,仍无法改善,建议可向儿童精神科医师或者教育单位寻求协助。
吴四维
现职:财团法人为恭纪念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系
经历:中华民国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中华民国精神科专科医师、苗栗县中等学校谘商辅导中心医师、彰化基督教医院医师

长幼有序VS通通有奖?
当家长碰到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往往选择大声斥责,且父母们的处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长的让年幼的,比如告诉哥哥:「因为弟妹比较小,所以你应该让他们」;或者是採取一视同仁、通通有奖,比如当弟弟吵着说:「哥哥有我怎么没有」时,倾向选择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不管合不合适。

其实,不论家长是採取上述那种模式,多半只能短暂的平息手足间的争吵,可能没多久又会再次重演,也因此常会导致父母的疲惫与无力感;而父母的情绪又会进一步感染,造成孩子的不安与恐惧,反而易引发下次的冲突,「究竟有没有更有效的处理方式呢?」是许多家长面临手足纷争时,最想要知道的问题。
竞争是成长的过程
手足间的争吵与其说是争吵,倒不如说是竞争,而争的便是父母比较疼谁;其实手足之间的竞争是成长过程的一部份,这种竞争常从游戏中开始,譬如年幼者听年长者指挥与分配东西,觉得不公平便开始争吵,之后达到彼此妥协,其中就包含有游戏、社会化与价值观的建立,对于任何学龄前儿童来说,是一种必经且重要的过程。
手足间争吵是游戏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当孩子觉得为何他有我没有,或者本来是我的却被弟(妹)拿走等,都会因此产生羡慕或嫉妒的情感,孩子因此会向家长抱怨,若一旦预期无法得到公平的回应时,孩子就可能以动作来夺得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报复夺取自己东西与地位的人,此便是手足争吵的来由。但家长千万不要把羡慕或嫉妒的情绪视为个人修养不好,因为那正常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人类社会不会有今日的进步。
羡慕通常自出生后1个月开始就会出现,羡慕是对于自己没有的东西产生期待,如弟弟羡慕哥哥可以上学交朋友、可以玩电脑等,所以即使不会,他也要抢着用哥哥的电脑,可能常因此弄坏哥哥的东西。而嫉妒则是生气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弟弟拿走,比如衣服、玩具等,特别是父母的关心,所以哥哥会有意无意之间修理弟弟,这种现象在2~3岁之间就会开始出现,终其一生这样的感觉不会消失,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修正想法与作法,也就是长大了。
CHECK!你犯了以下教养错误吗?
父母往往有意无意间,对待孩子们产生不同的差别待遇,此往往也是造成手足之间争吵的主要原因喔!快来check一下您是否犯了以下教养错误。
错误1‧两人抢东西,要求老大应该让老么。
错误2‧对老么或可爱的孩子比较溺爱。
错误3‧比较心理,例如认为老么的功课要向老大看齐。
错误4‧性别歧视,认为女生做家事理所当然,男生不用做没关係。
错误5‧认为老大照顾小的是他的义务。
错误6‧要求老么一定要听老大的话。
4技巧&3心态有效减少手足争吵
以下分别从技巧与心态层面,告诉父母们如何减少手足争吵,以及在面临孩子争吵局面时,应有的心态及该注意的原则。
Part A‧技巧篇
当家长面临手足阋墙的火爆局面时,先深吸一口气吧!暂缓暴冲的脑门,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才是正解。
1‧不要怕争吵
建议家长,不要怕孩子争吵,虽然当下会很烦,但家长应儘可能先观察与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应,让孩子学着自行处理,反而有助建立其容忍、独立与慷慨大方的特质。
但倘若冲突扩大,甚至有肢体暴力或危急安全时,家长应立即介入停止其暴力冲突,并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让大家都不愉快,也无法解决问题,建议他们应以其他的方式解决纷争。
家长不一定要去听孩子们争辩,或是当裁判去判定谁对谁错,因为现实生活并没有完全公平的处理方式,家长若强行介入判断是非,即使家长自己觉得再公平不过,但是总是会有一方觉得你比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与其告诉孩子是为了公平才这样做,倒不如说我爱你们才这样做,因为通常小孩的竞争,常是看谁能获得父母多一点的疼爱。
2‧减少互相比较
比较原本是家长希望激励小孩的方式,动机上基本上是良善的,但比较却有贬低一方的意思,所以尽量不要在小孩面前进行比较,譬如父母对妹妹说:「如果你的功课能像姊姊一样,我就不用烦恼了。」相对就是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功课比较差、头脑比较笨、姊姊比较好等想法,通常比较对于行为的改善没有必然的帮助,反可能埋下日后更多冲突的导火线。
3‧给予温暖的爱意
父母之间相处的越是愉快,家庭气氛越是融洽,这种手足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少;相反地,父母之间的冲突或差别待遇,幼儿往往听在耳里,心知肚明(台语说小孩子有耳没嘴),因而常会以行为来转移父母亲的焦点,譬如以破坏或争吵来呈现,但反而造成更多的冲突或责骂。
当孩子觉得自己获得足够的爱与温暖时,心里感到安全与温暖时,他们就比较不会去嫉妒父母对其他手足的关心;所以当手足之间常发生冲突时,父母必需警觉是否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子女的关爱,记得关爱并不是给予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是陪孩子一起游戏、关心他喜欢的事、适当给予讚美与肯定等情感上的交流。
4‧将冲突化成向上动力
冲突常见的源头是竞争,孩子之间的手足争吵,往往是要比较谁能获得父母的认同。比如当哥哥觉得弟弟佔有他原本的位置,获得原本属于他的权力与关爱时,大部分都会产生嫉妒的感觉,并且因此对弟弟有愤怒与攻击的倾向,此时父母亲千万不要觉得以后就会改善,而不去关心哥哥的感受。
即使哥哥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也要适度的了解哥哥的想法;让哥哥能够一起协助弟弟,譬如可以请他帮忙拿糖果、尿布等,并且在他不经意做出协助时给予立即的讚美;或是当孩子们在抢玩具时,若哥哥适当的分享玩具且协助弟弟完成,应立即讚美哥哥已经长大,会帮助别人;鼓励与讚美哥哥其他的表现,让哥哥能适当的让出他目前所拥有的东西,以其他的表现来获得认同,哥哥就比较不会执着于他原本拥有的东西。
Part B‧心态篇
其实手足之间发生争吵在所难免,大多属正常的现象,多数家长也都能应付的来,所以请家长不必过度反应,但在心态上需注意几个原则。
1‧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反应
多数家长见到子女作出他们不乐见的行为时,往往会以言语大声斥责,甚至处罚孩子,但幼儿却不清楚为何被骂,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且在众人面前责骂、修理孩子,只会让他觉得没有面子,反而容易让孩子以逃避的方式面对问题,譬如哥哥和弟弟在玩时,弟弟不小心受伤,父母可能急得怪罪哥哥怎么不小心让弟弟受伤,则之后哥哥看到弟弟跌倒时可能无动于衷;或是採取破坏性的方式来抒发情绪,比如尿床、逃避上学等。
所以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先不动声色,之后再将孩子带开讨论其想法,最好先肯定其动机是良善的,再与其讨论应该如何进行,小孩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保住了他的面子。
注意安全
当小孩出现竞争的心理时,常会过度表现以获得父母亲的认同,结果可能会做些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例如怕妹妹跌倒而跑去抱她,结果可能反而造成她受伤,所以家长平时应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及「怎么做」,一来可以让较年长的孩子透过帮忙,获得认同与成就感;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帮倒忙而萌生罪恶感。
2‧适时请他人协助
当你觉得情绪控管不佳或压力太大时,试着请配偶或其他亲友协助处理,以分担压力,所谓「人急就无智」,毕竟不说话或不处理影响就只一次,但是若说的不恰当,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那可不是只影响这次而已。家长在处理手足纷争的当下,应问自己情绪如何,你可以先观察等事后再处理;倘若当下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先不要做,之后再找机会处理。
3‧避免肢体或情绪性的处罚
不适当行为的处理过程中,切忌以肢体或情绪处罚的方式,因为这两种处罚只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并且让他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对孩童的成长不见得有利。一般来说,剥夺或隔离是比较适当的处罚方法,例如剥夺其短暂的行动权力(如:罚坐、罚不能出去玩等),但切记不要太久,否则反而让他丧失改变的动机。
当手足之间的冲突激烈到无法自我克制时,短暂的隔离至其他地点,以适当的缓和其情绪,而隔离的施行时间大约为30分钟以内,隔离的地点不要是可以玩乐的场所,否则效果不彰。
小结
以上是我对于儿童争吵处理的看法,希望能对家长有一些帮助;若家长觉得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却还是无法管教,千万不要灰心,因为不是你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只是方法还没找到而已!可以试着从书本、网路,或请益亲朋好友,来找方法或答案,若经过6个月以上的努力,仍无法改善,建议可向儿童精神科医师或者教育单位寻求协助。
吴四维
现职:财团法人为恭纪念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系
经历:中华民国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中华民国精神科专科医师、苗栗县中等学校谘商辅导中心医师、彰化基督教医院医师

长幼有序VS通通有奖?
当家长碰到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往往选择大声斥责,且父母们的处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长的让年幼的,比如告诉哥哥:「因为弟妹比较小,所以你应该让他们」;或者是採取一视同仁、通通有奖,比如当弟弟吵着说:「哥哥有我怎么没有」时,倾向选择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不管合不合适。

其实,不论家长是採取上述那种模式,多半只能短暂的平息手足间的争吵,可能没多久又会再次重演,也因此常会导致父母的疲惫与无力感;而父母的情绪又会进一步感染,造成孩子的不安与恐惧,反而易引发下次的冲突,「究竟有没有更有效的处理方式呢?」是许多家长面临手足纷争时,最想要知道的问题。
竞争是成长的过程
手足间的争吵与其说是争吵,倒不如说是竞争,而争的便是父母比较疼谁;其实手足之间的竞争是成长过程的一部份,这种竞争常从游戏中开始,譬如年幼者听年长者指挥与分配东西,觉得不公平便开始争吵,之后达到彼此妥协,其中就包含有游戏、社会化与价值观的建立,对于任何学龄前儿童来说,是一种必经且重要的过程。
手足间争吵是游戏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当孩子觉得为何他有我没有,或者本来是我的却被弟(妹)拿走等,都会因此产生羡慕或嫉妒的情感,孩子因此会向家长抱怨,若一旦预期无法得到公平的回应时,孩子就可能以动作来夺得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报复夺取自己东西与地位的人,此便是手足争吵的来由。但家长千万不要把羡慕或嫉妒的情绪视为个人修养不好,因为那正常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人类社会不会有今日的进步。
羡慕通常自出生后1个月开始就会出现,羡慕是对于自己没有的东西产生期待,如弟弟羡慕哥哥可以上学交朋友、可以玩电脑等,所以即使不会,他也要抢着用哥哥的电脑,可能常因此弄坏哥哥的东西。而嫉妒则是生气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弟弟拿走,比如衣服、玩具等,特别是父母的关心,所以哥哥会有意无意之间修理弟弟,这种现象在2~3岁之间就会开始出现,终其一生这样的感觉不会消失,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修正想法与作法,也就是长大了。
CHECK!你犯了以下教养错误吗?
父母往往有意无意间,对待孩子们产生不同的差别待遇,此往往也是造成手足之间争吵的主要原因喔!快来check一下您是否犯了以下教养错误。
错误1‧两人抢东西,要求老大应该让老么。
错误2‧对老么或可爱的孩子比较溺爱。
错误3‧比较心理,例如认为老么的功课要向老大看齐。
错误4‧性别歧视,认为女生做家事理所当然,男生不用做没关係。
错误5‧认为老大照顾小的是他的义务。
错误6‧要求老么一定要听老大的话。
4技巧&3心态有效减少手足争吵
以下分别从技巧与心态层面,告诉父母们如何减少手足争吵,以及在面临孩子争吵局面时,应有的心态及该注意的原则。
Part A‧技巧篇
当家长面临手足阋墙的火爆局面时,先深吸一口气吧!暂缓暴冲的脑门,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才是正解。
1‧不要怕争吵
建议家长,不要怕孩子争吵,虽然当下会很烦,但家长应儘可能先观察与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应,让孩子学着自行处理,反而有助建立其容忍、独立与慷慨大方的特质。
但倘若冲突扩大,甚至有肢体暴力或危急安全时,家长应立即介入停止其暴力冲突,并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让大家都不愉快,也无法解决问题,建议他们应以其他的方式解决纷争。
家长不一定要去听孩子们争辩,或是当裁判去判定谁对谁错,因为现实生活并没有完全公平的处理方式,家长若强行介入判断是非,即使家长自己觉得再公平不过,但是总是会有一方觉得你比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与其告诉孩子是为了公平才这样做,倒不如说我爱你们才这样做,因为通常小孩的竞争,常是看谁能获得父母多一点的疼爱。
2‧减少互相比较
比较原本是家长希望激励小孩的方式,动机上基本上是良善的,但比较却有贬低一方的意思,所以尽量不要在小孩面前进行比较,譬如父母对妹妹说:「如果你的功课能像姊姊一样,我就不用烦恼了。」相对就是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功课比较差、头脑比较笨、姊姊比较好等想法,通常比较对于行为的改善没有必然的帮助,反可能埋下日后更多冲突的导火线。
3‧给予温暖的爱意
父母之间相处的越是愉快,家庭气氛越是融洽,这种手足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少;相反地,父母之间的冲突或差别待遇,幼儿往往听在耳里,心知肚明(台语说小孩子有耳没嘴),因而常会以行为来转移父母亲的焦点,譬如以破坏或争吵来呈现,但反而造成更多的冲突或责骂。
当孩子觉得自己获得足够的爱与温暖时,心里感到安全与温暖时,他们就比较不会去嫉妒父母对其他手足的关心;所以当手足之间常发生冲突时,父母必需警觉是否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子女的关爱,记得关爱并不是给予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是陪孩子一起游戏、关心他喜欢的事、适当给予讚美与肯定等情感上的交流。
4‧将冲突化成向上动力
冲突常见的源头是竞争,孩子之间的手足争吵,往往是要比较谁能获得父母的认同。比如当哥哥觉得弟弟佔有他原本的位置,获得原本属于他的权力与关爱时,大部分都会产生嫉妒的感觉,并且因此对弟弟有愤怒与攻击的倾向,此时父母亲千万不要觉得以后就会改善,而不去关心哥哥的感受。
即使哥哥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也要适度的了解哥哥的想法;让哥哥能够一起协助弟弟,譬如可以请他帮忙拿糖果、尿布等,并且在他不经意做出协助时给予立即的讚美;或是当孩子们在抢玩具时,若哥哥适当的分享玩具且协助弟弟完成,应立即讚美哥哥已经长大,会帮助别人;鼓励与讚美哥哥其他的表现,让哥哥能适当的让出他目前所拥有的东西,以其他的表现来获得认同,哥哥就比较不会执着于他原本拥有的东西。
Part B‧心态篇
其实手足之间发生争吵在所难免,大多属正常的现象,多数家长也都能应付的来,所以请家长不必过度反应,但在心态上需注意几个原则。
1‧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反应
多数家长见到子女作出他们不乐见的行为时,往往会以言语大声斥责,甚至处罚孩子,但幼儿却不清楚为何被骂,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且在众人面前责骂、修理孩子,只会让他觉得没有面子,反而容易让孩子以逃避的方式面对问题,譬如哥哥和弟弟在玩时,弟弟不小心受伤,父母可能急得怪罪哥哥怎么不小心让弟弟受伤,则之后哥哥看到弟弟跌倒时可能无动于衷;或是採取破坏性的方式来抒发情绪,比如尿床、逃避上学等。
所以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先不动声色,之后再将孩子带开讨论其想法,最好先肯定其动机是良善的,再与其讨论应该如何进行,小孩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保住了他的面子。
注意安全
当小孩出现竞争的心理时,常会过度表现以获得父母亲的认同,结果可能会做些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例如怕妹妹跌倒而跑去抱她,结果可能反而造成她受伤,所以家长平时应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及「怎么做」,一来可以让较年长的孩子透过帮忙,获得认同与成就感;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帮倒忙而萌生罪恶感。
2‧适时请他人协助
当你觉得情绪控管不佳或压力太大时,试着请配偶或其他亲友协助处理,以分担压力,所谓「人急就无智」,毕竟不说话或不处理影响就只一次,但是若说的不恰当,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那可不是只影响这次而已。家长在处理手足纷争的当下,应问自己情绪如何,你可以先观察等事后再处理;倘若当下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先不要做,之后再找机会处理。
3‧避免肢体或情绪性的处罚
不适当行为的处理过程中,切忌以肢体或情绪处罚的方式,因为这两种处罚只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并且让他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对孩童的成长不见得有利。一般来说,剥夺或隔离是比较适当的处罚方法,例如剥夺其短暂的行动权力(如:罚坐、罚不能出去玩等),但切记不要太久,否则反而让他丧失改变的动机。
当手足之间的冲突激烈到无法自我克制时,短暂的隔离至其他地点,以适当的缓和其情绪,而隔离的施行时间大约为30分钟以内,隔离的地点不要是可以玩乐的场所,否则效果不彰。
小结
以上是我对于儿童争吵处理的看法,希望能对家长有一些帮助;若家长觉得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却还是无法管教,千万不要灰心,因为不是你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只是方法还没找到而已!可以试着从书本、网路,或请益亲朋好友,来找方法或答案,若经过6个月以上的努力,仍无法改善,建议可向儿童精神科医师或者教育单位寻求协助。
吴四维
现职:财团法人为恭纪念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系
经历:中华民国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中华民国精神科专科医师、苗栗县中等学校谘商辅导中心医师、彰化基督教医院医师

长幼有序VS通通有奖?
当家长碰到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往往选择大声斥责,且父母们的处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长的让年幼的,比如告诉哥哥:「因为弟妹比较小,所以你应该让他们」;或者是採取一视同仁、通通有奖,比如当弟弟吵着说:「哥哥有我怎么没有」时,倾向选择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不管合不合适。

别吵啦!手足教养秘诀
其实,不论家长是採取上述那种模式,多半只能短暂的平息手足间的争吵,可能没多久又会再次重演,也因此常会导致父母的疲惫与无力感;而父母的情绪又会进一步感染,造成孩子的不安与恐惧,反而易引发下次的冲突,「究竟有没有更有效的处理方式呢?」是许多家长面临手足纷争时,最想要知道的问题。
竞争是成长的过程
手足间的争吵与其说是争吵,倒不如说是竞争,而争的便是父母比较疼谁;其实手足之间的竞争是成长过程的一部份,这种竞争常从游戏中开始,譬如年幼者听年长者指挥与分配东西,觉得不公平便开始争吵,之后达到彼此妥协,其中就包含有游戏、社会化与价值观的建立,对于任何学龄前儿童来说,是一种必经且重要的过程。
手足间争吵是游戏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当孩子觉得为何他有我没有,或者本来是我的却被弟(妹)拿走等,都会因此产生羡慕或嫉妒的情感,孩子因此会向家长抱怨,若一旦预期无法得到公平的回应时,孩子就可能以动作来夺得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报复夺取自己东西与地位的人,此便是手足争吵的来由。但家长千万不要把羡慕或嫉妒的情绪视为个人修养不好,因为那正常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人类社会不会有今日的进步。
羡慕通常自出生后1个月开始就会出现,羡慕是对于自己没有的东西产生期待,如弟弟羡慕哥哥可以上学交朋友、可以玩电脑等,所以即使不会,他也要抢着用哥哥的电脑,可能常因此弄坏哥哥的东西。而嫉妒则是生气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弟弟拿走,比如衣服、玩具等,特别是父母的关心,所以哥哥会有意无意之间修理弟弟,这种现象在2~3岁之间就会开始出现,终其一生这样的感觉不会消失,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修正想法与作法,也就是长大了。
CHECK!你犯了以下教养错误吗?
父母往往有意无意间,对待孩子们产生不同的差别待遇,此往往也是造成手足之间争吵的主要原因喔!快来check一下您是否犯了以下教养错误。
错误1‧两人抢东西,要求老大应该让老么。
错误2‧对老么或可爱的孩子比较溺爱。
错误3‧比较心理,例如认为老么的功课要向老大看齐。
错误4‧性别歧视,认为女生做家事理所当然,男生不用做没关係。
错误5‧认为老大照顾小的是他的义务。
错误6‧要求老么一定要听老大的话。
4技巧&3心态有效减少手足争吵
以下分别从技巧与心态层面,告诉父母们如何减少手足争吵,以及在面临孩子争吵局面时,应有的心态及该注意的原则。
Part A‧技巧篇
当家长面临手足阋墙的火爆局面时,先深吸一口气吧!暂缓暴冲的脑门,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才是正解。
1‧不要怕争吵
建议家长,不要怕孩子争吵,虽然当下会很烦,但家长应儘可能先观察与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应,让孩子学着自行处理,反而有助建立其容忍、独立与慷慨大方的特质。
但倘若冲突扩大,甚至有肢体暴力或危急安全时,家长应立即介入停止其暴力冲突,并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让大家都不愉快,也无法解决问题,建议他们应以其他的方式解决纷争。
家长不一定要去听孩子们争辩,或是当裁判去判定谁对谁错,因为现实生活并没有完全公平的处理方式,家长若强行介入判断是非,即使家长自己觉得再公平不过,但是总是会有一方觉得你比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与其告诉孩子是为了公平才这样做,倒不如说我爱你们才这样做,因为通常小孩的竞争,常是看谁能获得父母多一点的疼爱。
2‧减少互相比较
比较原本是家长希望激励小孩的方式,动机上基本上是良善的,但比较却有贬低一方的意思,所以尽量不要在小孩面前进行比较,譬如父母对妹妹说:「如果你的功课能像姊姊一样,我就不用烦恼了。」相对就是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功课比较差、头脑比较笨、姊姊比较好等想法,通常比较对于行为的改善没有必然的帮助,反可能埋下日后更多冲突的导火线。
3‧给予温暖的爱意
父母之间相处的越是愉快,家庭气氛越是融洽,这种手足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少;相反地,父母之间的冲突或差别待遇,幼儿往往听在耳里,心知肚明(台语说小孩子有耳没嘴),因而常会以行为来转移父母亲的焦点,譬如以破坏或争吵来呈现,但反而造成更多的冲突或责骂。
当孩子觉得自己获得足够的爱与温暖时,心里感到安全与温暖时,他们就比较不会去嫉妒父母对其他手足的关心;所以当手足之间常发生冲突时,父母必需警觉是否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对子女的关爱,记得关爱并不是给予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是陪孩子一起游戏、关心他喜欢的事、适当给予讚美与肯定等情感上的交流。
4‧将冲突化成向上动力
冲突常见的源头是竞争,孩子之间的手足争吵,往往是要比较谁能获得父母的认同。比如当哥哥觉得弟弟佔有他原本的位置,获得原本属于他的权力与关爱时,大部分都会产生嫉妒的感觉,并且因此对弟弟有愤怒与攻击的倾向,此时父母亲千万不要觉得以后就会改善,而不去关心哥哥的感受。
即使哥哥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也要适度的了解哥哥的想法;让哥哥能够一起协助弟弟,譬如可以请他帮忙拿糖果、尿布等,并且在他不经意做出协助时给予立即的讚美;或是当孩子们在抢玩具时,若哥哥适当的分享玩具且协助弟弟完成,应立即讚美哥哥已经长大,会帮助别人;鼓励与讚美哥哥其他的表现,让哥哥能适当的让出他目前所拥有的东西,以其他的表现来获得认同,哥哥就比较不会执着于他原本拥有的东西。
Part B‧心态篇
其实手足之间发生争吵在所难免,大多属正常的现象,多数家长也都能应付的来,所以请家长不必过度反应,但在心态上需注意几个原则。
1‧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反应
多数家长见到子女作出他们不乐见的行为时,往往会以言语大声斥责,甚至处罚孩子,但幼儿却不清楚为何被骂,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且在众人面前责骂、修理孩子,只会让他觉得没有面子,反而容易让孩子以逃避的方式面对问题,譬如哥哥和弟弟在玩时,弟弟不小心受伤,父母可能急得怪罪哥哥怎么不小心让弟弟受伤,则之后哥哥看到弟弟跌倒时可能无动于衷;或是採取破坏性的方式来抒发情绪,比如尿床、逃避上学等。
所以建议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先不动声色,之后再将孩子带开讨论其想法,最好先肯定其动机是良善的,再与其讨论应该如何进行,小孩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保住了他的面子。
注意安全
当小孩出现竞争的心理时,常会过度表现以获得父母亲的认同,结果可能会做些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事,例如怕妹妹跌倒而跑去抱她,结果可能反而造成她受伤,所以家长平时应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及「怎么做」,一来可以让较年长的孩子透过帮忙,获得认同与成就感;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帮倒忙而萌生罪恶感。
2‧适时请他人协助
当你觉得情绪控管不佳或压力太大时,试着请配偶或其他亲友协助处理,以分担压力,所谓「人急就无智」,毕竟不说话或不处理影响就只一次,但是若说的不恰当,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那可不是只影响这次而已。家长在处理手足纷争的当下,应问自己情绪如何,你可以先观察等事后再处理;倘若当下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先不要做,之后再找机会处理。
3‧避免肢体或情绪性的处罚
不适当行为的处理过程中,切忌以肢体或情绪处罚的方式,因为这两种处罚只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并且让他以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对孩童的成长不见得有利。一般来说,剥夺或隔离是比较适当的处罚方法,例如剥夺其短暂的行动权力(如:罚坐、罚不能出去玩等),但切记不要太久,否则反而让他丧失改变的动机。
当手足之间的冲突激烈到无法自我克制时,短暂的隔离至其他地点,以适当的缓和其情绪,而隔离的施行时间大约为30分钟以内,隔离的地点不要是可以玩乐的场所,否则效果不彰。
小结
以上是我对于儿童争吵处理的看法,希望能对家长有一些帮助;若家长觉得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却还是无法管教,千万不要灰心,因为不是你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只是方法还没找到而已!可以试着从书本、网路,或请益亲朋好友,来找方法或答案,若经过6个月以上的努力,仍无法改善,建议可向儿童精神科医师或者教育单位寻求协助。
吴四维
现职:财团法人为恭纪念医院儿童心智科主任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系
经历:中华民国儿童青少年专科医师、中华民国精神科专科医师、苗栗县中等学校谘商辅导中心医师、彰化基督教医院医师

参考资料

Copyright 2019-2030 南京幸孕代怀网 南京幸孕代怀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